马来西亚植物基乳品公司 Pure Mylk 开设了一个创新中心,旨在帮助企业将无乳饮料推向市场。

马来西亚的 Pure Mylk 在雪兰莪州开设了名为“The Mylky Way”的创新中心,该中心被誉为东南亚首个专注于植物基牛奶的创新中心。
该公司专注于为B2B客户提供非乳饮料解决方案和代工生产服务。其新中心配备了研发实验室、感官测试室、全尺寸中试工厂、展示厅和培训中心,旨在帮助各种规模的企业将创意转化为可上市的产品。
“这从来不是关于竞争,而是关于合作,” Pure Mylk 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Marcus Khoo表示。“无论您是初创企业还是探索植物基领域的老牌品牌,我们都致力于帮助您自信而可靠地将愿景变为现实。”
酶解工艺与常温储存技术相结合
Pure Mylk 将先进的酶解工艺与无菌超高温瞬时灭菌(UHT)技术相结合,生产具有洁净标签(clean label)、口感更佳、质地更优、营养更丰富的常温储存植物基乳制品。新设施整合了这两项技术。
该技术利用天然酶通过水解分解淀粉和纤维,增强蛋白质稳定性和质地,减少对乳化剂和糖等添加剂的需求。同时,无菌技术对饮料进行灭菌,确保更长的保质期,并无需冷藏。
该设施包含两座专门建造的大楼,容纳了实验室、生产工厂和其他空间。在展示厅,企业可以在产品上市前进行样品品尝并获取反馈。而培训中心则旨在提升有抱负的食品技术专家的技能。
“The Mylky Way” 还设有面向中小型企业的孵化空间,并支持灵活的合作伙伴关系,无需承担自建完整生产线的高额成本。
通过支持生产常温储存的产品,该中心降低了对冷链的依赖。它进一步推广使用燕麦等环保成分,以契合企业的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目标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、气候和公共健康目标。
“从酶解技术的突破到负责任的原料采购,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植根于科学和可持续性,” Pure Mylk 研发负责人 Wong Chia Yen 说。“‘The Mylky Way’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——让本地创新者能够使用与国际品牌相同的工具。”
拓展亚洲在植物基乳品领域的领导地位
Pure Mylk 目前的产品组合涵盖广泛的原料,从常用的燕麦、杏仁基底,到更独特的夏威夷果、南瓜籽和芝麻籽基底。该公司目前正将业务拓展至非乳制品牛奶之外,推出纯素酸奶和功能性无乳饮料等产品。
该公司正与丹麦生物技术巨头诺维信(Novonesis)、自动化领导者西门子(Siemens)和包装巨头利乐(Tetra Pak)合作,将其加工、包装和生物基原料的专业知识引入东南亚。这将使本地品牌能够加速产品开发并增强其供应链,从而更快地将植物基乳品创新推向市场。
利乐(Tetra Pak)自身最近也一直在投资替代蛋白技术。它曾帮助巴西坚果奶初创公司 Cuíca 在产品上市前进行配方和测试,选择无需防腐剂的包装解决方案,并寻找联合包装商。本周,利乐在瑞典开设了“新食品技术发展中心”(New Foo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entre),以帮助生物质发酵和精密发酵产品的商业化。
Pure Mylk 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放“The Mylky Way”供私人参观和探索交流。此外,该公司还计划积极参与学校营养计划和区域性粮食安全倡议,以推动东南亚的食品政策和创新讨论。
这背后有充分的理由——根据好食品研究所(GFI)发布的欧睿国际(Euromonitor)数据,2024年亚太地区超过96%的纯素食品销售额来自乳制品替代品。该地区植物基乳品的零售额达到86亿美元,占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——是迄今为止这类产品的最大市场。
研究表明,近三成亚洲人消费非乳制奶、奶酪、酸奶等产品。而在全球范围内,口味和质地不佳导致57%的人对当前一代产品不满意。这凸显了像“The Mylky Way”这样的创新中心的必要性,它们有助于缩小植物奶与动物奶之间的差距。